导读
PMBOK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(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, PMBOK) 是由美国 项目管理协会 (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, PMI) 开发的一套描述项目管理专业范围的知识体 系,包含了对项目管理所需的知识、技能和工具的描述。
1981 年, PMI 组委会批准了项目并成立了专门的小组开展了相应的研发工作,旨在将项目管理人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优秀实践总结形成标准。 1983年该小组发表了第一份报告,报告中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划分为范围管理、成本管理、时间管理、质翟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和沟通管理6个领域,形成了后期项目管理专业化的基础内容。 1984年PMI组委会批准了第二个关于进一步开发项目管理标准的项目,1987年该小组发表了题为”项目管理知识体系”的研究报告,1996年进行了修订,称之为”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”,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随后以该文件为框架,制定了第一个项目管理的标准ISO 10006: 1997 《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质量指南》。
从1996年PMBOK指南第一个版本开始,PMI每四年更新一版PMBOK指南,截至2022年,已经出版了2000年的第2版、2004年的第3版、2008年的第4版、2012年的第5版、2017年的第6版和2021年的第7版。
版本和主要变化情况
- 第1版(1996年)
主要变化情况
- 定位为指南,名为”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”
- 表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获得了“广泛认可”,适用于大多数项目,实践价值和有效性获得了广泛的一致认可
- 将项目管理定义为“将知识、技能、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,以便达到或超过干系人的需要和对项目的期望”
- 采用基于过程的标准,各知识领域之间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
- 创建了稳健而灵活的结构;同时,国际标准化组织 (ISO) 和其他组织也正在制定基于过程的标准
- 第 3 版 (2004年)
主要变化情况
- 首次在封面上印制了 “ANSI标准”的标识
- 正式区分了《项目的项目管理标准》和《项目管理框架和知识体系》
- 包含了“适用于多数项目的良好实践”
- 将项目管理定义为“将知识、技能、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,以便达到项目要求“
- 第 6 版 (2017年)
主要变化情况
- 清晰区分了ANSI标准和指南
- 首次将“敏捷“内容纳入正文
- 拓展了知识领域前言部分,包括核心概念、发展趋势和新兴实践、裁剪时需要考虑的因素,以及在敏捷或适应型环境中需要考虑的因素
- 第 7 版 (2021年)
主要变化情况
- 从系统视角论述项目管理,《项目管理标准》中加入了"价值交付系统”“价值交付系统”从系统角度,重点关注与业务能力结合在一起的价值链,为组织的战略、价值和商 业目标提供支持。"价值交付系统”强调过程的输出是为了实现项目的成果,而实现项目的成果最终目标是为了将价值交付给组织及其干系人
- 增加了 8个绩效域,这些绩效域对于有效交付项目成果至关重要。绩效域所代表的项目管理系统,充分体现了组织彼此交互、相互关联且相互依赖的管理能力,这些能力只有协调一致才能实现期望的项目成果
- 《项目管理标准》中增加 12个项目管理原则
- 体现了各种开发方法:预测型、适应型、混合型等
定义/关系/区别
10大管理(十大知识领域)
AI理解
项目管理的框架和方法,涵盖项目从启动到收尾的全流程管理活动。过程导向:强调项目的流程、工具和方法(控制和计划)。
目标:通过标准化流程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。
- 整合管理
- 范围管理
- 进度管理
- 成本管理
- 质量管理
- 资源管理
- 沟通管理
- 风险管理
- 采购管理
- 干系人管理
⚡️记忆协助
范进整狗粮,成员赶疯狗
8大绩效域
✨AI理解
对项目管理活动的效果评估维度,关注结果而非具体方法。聚焦项目交付的动态过程和跨领域协作。结果导向:关注项目成果的交付和绩效的衡量。
目标:通过动态协作和适应性管理实现项目成果(适应型和结果)。
- 干系人绩效域
- 团队绩效域
- 开发方法和周期绩效域
- 规划绩效域
- 项目工作绩效域
- 交付绩效域
- 度量绩效域
- 不确定性绩效域
记忆协助
高效认同支满意
关联性
知识领域 | 核心工具/技术 | 关联绩效域及说明 |
---|---|---|
整合管理 | 项目章程、变更控制委员会、项目管理计划 | 1. 规划绩效域:确保计划合理性(如基准制定) 2. 交付绩效域:整合项目成果(如收尾验收) |
范围管理 | WBS(工作分解结构)、需求跟踪矩阵 | 1. 交付绩效域:范围验收与质量达标(如避免范围蔓延) 2. 不确定性绩效域:控制范围变更风险(如变更控制流程) |
进度管理 | 甘特图、关键路径法、进度基准 | 1. 规划绩效域:制定合理进度计划(如里程碑设定) 2. 交付绩效域:按时交付成果(如进度偏差监控) |
成本管理 | 预算控制、挣值分析 | 1. 测量绩效域:成本绩效指数(CPI)监控[[8]] 2. 交付绩效域:成本达标率(如预算内交付) |
质量管理 | 检查表、测试报告、质量审计 | 1. 交付绩效域:质量验收标准达成(如缺陷率) 2. 团队绩效域:团队质量意识与执行力 |
资源管理 | 资源直方图、责任分配矩阵 | 1. 团队绩效域:资源分配与团队效率(如角色冲突解决) 2. 项目工作绩效域:资源使用合规性(如设备利用率) |
沟通管理 | 状态报告、会议纪要、干系人沟通策略 | 1. 干系人绩效域:需求收集与满意度提升(如定期沟通) 2. 团队绩效域:内部沟通效率(如冲突解决) |
风险管理 | 风险登记册、SWOT分析、应急储备 | 1. 不确定性绩效域:风险应对措施(如缓解策略) 2. 测量绩效域:风险发生率与影响评估 |
采购管理 | 合同类型(如FPIF)、供应商评估 | 1. 交付绩效域:外部交付质量(如供应商验收) 2. 测量绩效域:采购成本绩效(如合同成本控制) |
干系人管理 | 干系人分析矩阵、沟通策略 | 1. 干系人绩效域:期望管理与参与度提升(如满意度调查) 2. 团队绩效域:干系人对团队的支持度(如资源争取) |
案例对比
管理/绩效域 | 10大管理(PMBOK) | 8大绩效域(PfMP) |
---|---|---|
范围管理 | 定义APP功能范围(如购物车、支付接口)。 | 在交付绩效域中,确保功能与客户期望一致。 |
时间管理 | 制定开发进度计划(如3个月交付)。 | 在规划绩效域中,通过迭代规划适应需求变化。 |
风险管理 | 识别风险(如技术难点),制定应对方案。 | 在不确定性绩效域中,动态调整开发策略。 |
干系人管理 | 与客户沟通需求变更。 | 在干系人绩效域中,通过持续参与管理期望。 |
团队管理 | 分配开发任务,协调团队资源。 | 在团队绩效域中,通过Scrum提升协作效率。 |